学校主页 | 中文 | English
 
 
 
 
当前位置: 6165cc金沙总站>>教师观点>>正文
 
 

【姜富伟】完善ESG信披体系 赋能零碳金融发展

[发布日期]:2023-06-28  [浏览次数]:

我院姜富伟教授和博士生张芷宁、丁慧合作撰写的政策建议论文《完善ESG信披体系 赋能零碳金融发展:全球经验与中国借鉴》近日发表于国内著名金融智库期刊《清华金融评论》2023年第6期。 

目前,气候变化已全面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战略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,统筹产业结构调整、污染治理、生态保护、应对气候变化;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。作为联结国民经济各领域的纽带,金融机构净零转型将成为支持绿色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。在此背景下,完善ESG信披体系将为零碳金融市场环境奠定关键的制度基础,从而推动实体经济加速脱碳。

ESG信息披露对于零碳金融发展的重要意义

2022年10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,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、稳定性、持续性以及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。对比十九大报告,内容中新增了“减污”、“降碳”、“碳达峰”及“碳中和”等关键词。随着“30·60双碳”目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体系,我国对于低碳、绿色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。相应地,零碳金融浪潮随之兴起,不仅成为了碳中和国际合作竞争的核心领域和前沿阵地,更是我国达成“双碳”目标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。

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指出,“需要构建零碳金融市场体系来支持国家的碳中和战略”,并特别强调“要让市场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”。作为市场机制发挥有效作用的重要基础,信息披露的完善对于零碳金融体系的构建而言必不可少。2021年9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》,明确提出要“健全企业及金融机构等碳排放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”;在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的“绿色金融五大支柱”中,强化信息披露排在第二位,足见其在零碳金融发展与“双碳”目标达成中的重要意义。

企业披露ESG信息可以让金融机构更好地“化碳为零”,为优秀的绿色企业、绿色项目提供更多的金融动力,反哺实体经济。同时,ESG信息披露体系的完善也有助于上市公司强化ESG能力建设,缓解新发展格局下所面临的风险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 

国际ESG信息披露实践

目前,多家国际权威机构参与制定了ESG信息披露的指南标准与准则框架。其中,应用较为广泛的准则包括:全球报告倡议组织(GRI)发布的《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》、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(IIRC)发布的《国际综合报告框架》、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发布的《社会责任指南标准》(ISO26000)、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会(SASB)发布的《可持续发展报告概念框架》、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(TCFD)发布的《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建议报告》等。综合来看,现行ESG信息披露体系具有如下几方面突出特点:

1.以投资者为导向:ESG理念最先兴起于投资领域,公司开展ESG信披工作的源动力也是对投资者长期偏好的积极回应,故现有披露指南多从投资者角度出发,帮助社会各界了解组织如何看待和评估气候相关风险与机会,进而为投资者创造价值。

2.关注气候议题:气候风险影响广泛,一直被视作ESG信息披露议程中的优先项。自《TCFD气候财务信息披露建议》发布后,其他披露标准(GRI、SASB、IIRC等)纷纷在其基础上细化、扩展,足见气候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。

3.重视金融业表现:作为资源配置的连通中介与调节杠杆,金融机构是引导资金流向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驱动主体。因此,包括GRI和TCFD在内的多个组织都对金融业ESG信披制定了专门的补充指导意见,金融行业的ESG表现备受国际各界瞩目。

4.呈现统一化趋势:随着ESG信披体系不断成熟,上述国际标准通过互相参考借鉴,向趋同方向发展,旨在形成更加完整且标准化的ESG报告体系,并确保企业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和可比性。例如,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(ISSB)正在整合现有ESG信披框架,充分考察不同组织机构的工作进展,以期实现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兼收并蓄,满足全球投资者关于气候和其他可持续发展事项的信息需求。

完善我国ESG信息披露体系的相关建议

考虑到我国需要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,结合我国国情特点与ESG发展现状,整体来看ESG信息披露体系的完善更适合“自上而下”的发展模式,从监管政策入手,激发市场活力,充分发挥“有为政府+有效市场”的共同作用。具体而言,可从以下方面进行突破:

第一,平衡政策一致性与监督专业性,形成监管部门合力

ESG的发展需要统一规范的政策引导。然而,由于ESG涵盖环境、社会和公司治理三大方面的众多议题,不同监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能不同,对于ESG关注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。例如,生态环境部重点关注环境相关信息披露,央行更关注绿色货币政策与金融工具的表现情况,国资委和沪深交易所则会从更加全面的视角对企业ESG风险和绩效等提出披露要求。在监管政策设计时应当从更加长远的角度考量,以碳排放和气候风险防范为重点,同时顺应ESG信息披露体系统一化、规范化的趋势,增强监管政策一致性。

ESG的发展离不开各部门专业化的监督。面对ESG可靠性、真实性不足等问题,健全问责机制是ESG信息披露体系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。在此环节,不同监管部门应发挥各自专业化的监督职能。通过环保问询函、公开谴责与立案调查等多种手段,对ESG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格监管、严厉处罚,进而提升企业对于ESG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,肃清市场环境。

第二,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披露质量,坚持投资者导向

投资者对于倒逼企业转向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。这种激励效应发挥的关键在于,投资者可以获取充分且有效的信息,并据此做出理性决策。因此,ESG信息披露的未来发展依旧需要坚持投资者导向,并且将市场关注焦点从“是否发布”逐渐转向“披露质量”。引导企业采用可视化等手段,更好地帮助投资者理解ESG信息。

对于ESG基础数据收集困难、定量化指标不足等问题,鼓励运用金融科技、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,赋能ESG信息披露。例如,2021年9月湖州发布了我国首个区域性ESG 评价数字化系统,为促进环境信息披露提供工具支持。易方达基金通过组建金融科技团队建立研发AI和大数据技术,自动抓取收集和分析相关标的,提升了ESG信息披露的效率。上述创新值得在未来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,利用数字化智能手段,构建AI-ESG平台进行环境信息收集以及数据分析工作,帮助ESG信息披露降本增效,提升整体披露质量。

第三,分阶段推进资本市场ESG改革,结合中国企业发展实际

ESG信息披露体系的构建既要配合双碳目标达成,又不能凌驾于企业经营主业,这就要求资本市场的ESG改革“先立后破”、稳妥推进。具体而言,应当结合企业发展所处的实际阶段,鼓励大企业借助自身能力优势尽快完善信披框架,支持中小企业有选择地披露能力范围内的可持续信息。

2022年5月27日,国资委发布《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》,号召更多央企控股公司披露ESG报告,并致力于在2023年达到披露“全覆盖”的目标。据中证ESG数据统计,政策发布后的两月内央企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率提升至61.39%,且信息披露的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。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,央企国企以及大型头部企业有动力也有能力发挥“带头领导作用”,引领经济实现绿色可持续转型。相应地,对于中小公司在信息披露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也要酌情处理,正如ISSB主席范易谋所言:“要给小公司的能力建设留出时间、精力,让他们能够发展并逐渐成为全球基准体系的一部分。”

第四,积极参与全球治理,抢占零碳金融发展先机

过去20年来,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角色重要性显著增长,已发展为全球前五大债权人之一。2018年6月,A股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 ACWI全球指数,中国上市公司也面临着全球机构投资者对其在ESG风险管理和绩效表现方面的全面考量。

在此背景下,中国绿色信息披露相关工作需要在充分吸收国际经验的基础上,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,提高中国绿色信息披露体系与政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。在未来,中国可以更加积极地与贷款国的政府、机构和企业接触,发挥股东权力与债权人地位。同时,更加紧密地与国际多边体系合作,例如绿化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中的项目投资,跟进可持续信息披露方面的前沿进展,在对外交流合作中拥抱零碳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。

 



上一条:【李建军】Strict Party Governa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: Evidence from China 下一条:【朱一峰】特质非对称性能否在国际商品期货市场中定价?

关闭